「不明不白,一頭霧水」這是我在電影節中觀看的第二套電影 -《悲傷假期》的觀後感。
大約半個月前知道此電影擁有淺野忠信、小田切讓、宮崎葵等不俗的演員,加上唯美的劇照,所以就被吸引了。開始時的歌曲《Sad Vacation》很有味,讓人不禁期待往後的故事。但是越看越不對勁,最後和我心中所期待的,完全是兩碼子的事。首先,有些不太重要的情節,卻佔了數分鐘之久。如淺野忠信在河流中漂浮、宮崎葵的朋友商量找尋她的一大段對話等。這些過長的情節帶出什麼意思呢 ? 另外再說此片特別的地方,就是其剪接技巧 : 偶爾先跳到後一段,才再插回現在的那一段。或許是實驗中,技巧好像運用得不太好。又或許我悟性不高,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。
130多分鐘,足以去好好的舖排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復仇故事,可是鏡頭在導演青山真治的領導下,仇恨的感覺好像變得如粥水般清淡的,還是想以另一個角度去表達那內歛的怒火 ? 而當知道「間宮運送」的職員來歷及老闆收留他們的因由時,感到很欣慰的,亦以為是此電影的轉捩點,但最後也是事與願違 ...
此劇的中心思想很難捉摸,大慨是犯下大錯,浪子回頭,始終會有身邊的人原諒吧,但是表達上卻有點眼高手低的(也許我不才,看不透導演的技巧吧。) 然而其他情節上的不明白就是那孤兒阿全被擄走後的下落、那個在雨中伏在大門前的安男是人還是幻象 ? 還有那個小田切讓表面很不羈,但在面臨追債者時卻彷如老鼠般的瑟縮一角,是想在說些什麼嗎? 由那個誇張的肥皂泡來宣佈劇終,究竟是在幹啥 ?
最後何以此片名叫作悲傷假期 ? 我被徹底的考起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