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長江三峽工程完成後,中國水災仍然是頻繁不斷,令人民飽受禍害之苦。為何?
世人彰顯三峽工程是偉大的,這說法並沒有錯,但錯的依舊是人的質素,何有此說?
舉例 :安徽蕪湖市因有人私建高爾夫球場,佔地後阻礙排澇。而事實上,據中國民政部統計,本月一日以來,暴雨已致雲南、重慶、湖北等十個長江流域省市三千二百三十萬人受災、一百一十八人死亡、四十七人失蹤。重災區湖北省有五大直接與長江相通的湖泊,以及逾五百座水庫超出汛限水位;湖南省洞庭湖和鄱陽湖水位上漲,被賦予調蓄滯洪功能的黃蓋湖超出保證水位三十米,隨時大氾濫。
長江流域災情嚴峻,中下游地區面臨沒頂之災,內地民間輿論將矛頭直指號稱能「應付長江流域千年一遇洪水」的三峽工程,水庫從上月汛期以來一直洩洪,印證了畢生反對三峽工程的已故水利專家黃萬里「逆調節」理論,即在枯水期蓄水、汛期時洩洪,三峽大壩的防洪功能形同虛設。
當年三峽工程設計、施工時,官方還不斷強調工程是防洪為主、發電次之。但輿論質疑當局為保發電安全不肯騰空水庫。三峽集團解釋三峽工程不能只蓄不洩,要做好洪水再次來臨準備,又強調三峽防洪能力有限,不能完全解決長江防洪問題,不能使長江防洪一勞永逸。
但另一邊廂,江西省古城贛州內,出現日降雨量近一百毫米暴雨,但市區卻沒有出現明顯水浸,該省省會南昌市等諸多城市卻嚴重水浸,慘變「東方威尼斯」。贛州官員指,這得益於宋代古人留下的福壽溝排水系統。福壽溝最大處寬一米、高一點六米,完全利用城市地形,使城市雨水、污水自然排入江中,發揮巨大作用。
昔日大禹治水的佳話仍然流傳至今,而贛州的宋代產物福壽溝亦保住了城市的安危,何以現在有良好的科技設備提供,效果卻每況愈下? 就是因為古人的前瞻性往往趕不上後人的破壞性,現在中國談不上什麼創新,只有抄襲及破壞,這樣的中國即使在經濟上算是大國,但內裡卻是腐敗不堪,哀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