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

【當樓價還是二百元一呎時】

當樓價還是二百元一呎時
信報 游清源

馬時亨愈來愈似大學教授,不但出口成文,更言必有出處、論多具數據。

例如關於供樓難,難於上青天,馬教授就以親身的感性經歷,結合簡明的理性分析,深入淺出地確認問題所在。

馬教授說,一九七三年他大學畢業時,由於入到美國大通銀行,月薪有一千六百元,算是中規中矩不過不失。他還不忘以同年畢業的港大同學梁錦松和葉澍堃為例,指阿松入到萬國寶通銀行(即現在的花旗銀行),月薪有一千八百元,而阿葉就更巴閉,做到AO,月薪高達三千大元。

然後,馬教授就指出,當時一般私人樓宇的呎價是二百元,即是他每個月的薪水原則上可以買到八呎。好了,正題來了。新鮮出爐港大畢業生一般月薪大約 有一萬六千元,等於馬時亨畢業那年的十倍,表面上好似幾好。但是,實情是彷如「香格里拉」(即是「Shangri La山卡罅」)的元朗Yoho Midtown,初推時的平均呎價都要五千二百元。換言之,月入萬六的港大新貴原則上都只能買到三呎,比馬教授當年足足買少五呎。換個講法,即是今日港大 新貴要月入四萬二,才可以買到八呎元朗Yoho Midtown。單憑此,即可想像,今時今日的買樓難度究竟有幾高。

不過,更要命的是,馬教授說的二百元一呎私樓,指的是北角賽西湖大廈。也就是說,一個一千呎左右的東半山豪宅,三十多年前的售價也不過是二十萬元,即是等於他當年千六元月薪的十二年零五個月糧。事到如今,賽西湖大廈平均呎價約值一萬元,一千呎即是盛惠一千萬元,亦即等於港大新貴萬六元月薪的五十二年零一個月糧。

當然,兩條數都假設了月薪不變,而隨着升職加薪,問題就會相應減低,云云。這,固然有道理,但聽進八十後的耳裏,跟手勾起他們三年、三年又三年原地踏步的職場處境,恐怕只會更傷悲。看來,馬教授這個「和諧大使」,肯定會忙過青海喇嘛。

各巴打, 現在賽西湖大廈平均呎價約值一萬元. 你一個月薪金又買到多少?

沒有留言: